找到相关内容665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种震动。  在这四十九天禅定,他首先见到了自己往昔的生生世世,发现每个人的生命原来是相续不断的。有一世他是别人家的媳妇,倍受婆婆虐待;再往上的某一世,又发现自己当婆婆时也虐待媳妇,而那个被虐待的媳妇...形色,没有身体、宫殿、国土,只有意识,住于甚深禅乐。其意识是看不到、摸不到的,无色界的众生必须有同样的根器、因缘才可以沟通。无色界是修行禅定而得的果报,有四重天:空无边处天,识无边处天,无所有处天,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三辑(2)

    。  五、正心行处—正心所起的正行,合于法的依处。  综上所述,作一通说:  三昧,是于禅定达到心一境性之时,远离昏沉掉举,断除烦恼迷惑,使此心平等正直,行相清净,而能生起正智慧,与所观的境相契合,...宝藏成就无上佛道的基础,在道品,五根、五力—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,即以信根、信力为初。信根是信有真如法,信有三宝,信力是由信根的增长,才有破疑解惑,证禅定智慧的力能。所以“信为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470228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六辑

      答:坐禅至某种定境时,由于心较细静,而带动生理各项反应,这就是“八触”。此发痒为八触的痒触,属于皮肤神经末梢自然的缩张,所以是正常现象。当痒触产生时,应专注坐禅,不要用手去摸,即可进入更深的禅定... (一)正见-如实的知见,此有两个层次:一为解知,一为证知。解知是起初的熏息,从听闻佛法不断地分别、推求,抉择出正确的见地;证知必须经由修行的体验,尤其更著重于禅定所起的观照、思惟,若无相当的禅定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870232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佛学基础

    宽四点一英尺,其上安置佛陀的石相。  当太子坐在菩提树下时,曾发一大誓言︰   “我今若不证,无上大菩提,宁可碎是身,终不起此座。”(方广大庄严经卷八)  于是入深禅定,作正思惟,到了黎明晨星升起之...法门无量无边,归纳起来可分教和观两种。教门,是研究经典义理,从理论上求得知解;观门,是由禅定起正思惟,进而依法实践,体证事物的真相。  教、观二门就像车的两轮、鸟的双翼,必须相辅相成,同时并行,才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17023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一辑)

    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禅定诸般功德,都能一时溃散。  精进是生命力。它使人成长、追求,怀抱希望。在人生里,精进走入幸福的家庭,成功的事业,圆融的人际关系,以及合适且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。在修行,精进维系...,不得心的真意。  因此,于修行的过程,应不自见心,只能觉知有念。譬如起一念贪,立刻见著了贪念;一念嗔,也立见嗔念。大凡对境生念,就好比镜子的映照万物,没有不显露无遗的。唯禅定功深的行人,见念愈多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6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二)

   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二)  作者:慈航法师  六一、一个任劳任怨的模范师  大迦叶在禅定中用天眼来观察,现今这个大众里面,那一个的烦恼还没有灭尽应当叫他出去。唯有阿难一个人的烦恼没有完全断尽,其余的九百九十人,都是大阿罗汉,清净无垢。  迦叶从禅定起来,在大众拉住阿难的手叫他出去,对他说:“我们这班清净大众要结集老师的经藏,你的烦恼还没有断尽,不应当住在我们这个清净无染的团体里面,请出去。” 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770425.html
  • 黑蛇总义

    来形容当时人们对五肉的厌恶…… 然而,证悟者的境界却完全不同,当他真正证悟之后从禅定出来,首先,在他的境界,一切现象都是清净的,没有什么五肉五甘露;其次,从证悟空性的角度而言,所有一切都是虚幻的...一、作者简介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荣森班智达的名字,他是宁玛派高僧大德最伟大的两大尊者之一。 当荣森班智达还是两、三岁的孩子时,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,就可以讲一口非常流利的梵语,包括他的父母都听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1670445.html
  • 满谦法师:佛教的国际交流

    经,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,在禅定为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,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。在《华严经》记载佛陀讲说佛法的说法地点共有多处,时空跨越天上和人间都有,不单只是...  满谦法师:佛教的国际交流  资料来源: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 作者: 满谦法师  提要:  “国际交流”非21世纪产物,佛典记载了2600年前释迦佛在恒河两岸十六国间,提倡平等、慈悲,以...

    满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570741.html
  • 《声闻地》“唯”之用例考察

    下列〈声闻地〉「相似」(pratirupa, gzugs brnan)  所缘(alambana,禅定对象)之定义,我们可发现有「唯智  」(jnana-matra)、「唯见」(darsana-...或者「相似」之禅定对象生起,是须  以三摩呬多地( samahita-bhumika )「作意」事为其必要  的条件,亦就是于禅定对象能生起「胜解」的心所法。  (2)A︰彼虽于其本所知事, 不能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670853.html
  • 佛教譬喻(Avadana)文学的男女美色与情欲

    」美丽诱惑,有时便被悬为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标的。  佛教经典文学论述美丽也包含肉体与精神两个层面。更具体的说,佛教文学经常运用世俗喜好的肉体美来作为色相无常的反讽。譬如禅定的不净观,就是让僧侣...佛教譬喻(Avadana)文学的男女美色与情欲  ───追求美丽的宗教意涵  李玉珍*  新史学 第10卷第4期(1999.12)  第31-66页  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李玉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3070857.html